工作的本質在於對他人的貢獻

最近看完了「被討厭的勇氣」這本書,或許是慢了一點,由於這本書內容真的非常多需要消化思考的地方,所以採取慢讀的方式,花了一些時間才把整本閱讀完。不過真的是談哲學相當有內容的一本書。

有人說這本書是雞湯,但我覺得是提供一種我們看世界的方式,自己如何與世界相處的一種思考方式。一開始談到的是人際關係的課題,我們常常把別人的課題當成自己的課題,造成許多人際關係的困難,造成很多想太多的狀況,於是課題分離變成人際關係中重要的因素。

第二部分把人際關係放大到人與世界的相處方式,如何獲得思考上的自由,自身如何與世界上的人、家庭或是生活圈內的人相處,最後則是談到內心世界觀的部分,這也是這篇文章想討論的部分。

還記得Andy談過幸福這件事情,以及透過部落格、網站認識自己的過程嗎?第三個部分談到的部分,對於一個寫部落格的人來說就非常有幫助,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。

這是這本書的第五個章節「認真活在當下」,探討自我意識、接納自我、信任與信用、工作本質、工作狂、平凡的勇氣、一連串的剎那到人生的意義,這些對於工作與人生的思考,就是身為一個部落客、創業者最佳的養分。

自我到社會意識

在阿德勒的理論中,人際關係的最終目的是社會意識,但我們常常從自我意識出發。在創業跟賺寫部落格的路上,遇到的第一個課題就是「要做什麼?要寫什麼?」這個問題很容易從「我」出發。

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,思考的出發點往往是,我能夠提供什麼服務?我能夠販售什麼?我能夠做什麼?這個是典型的自我出發的觀點,從社會意識的角度是思考,我能夠為社會做什麼?社會需要我做什麼?我能幫誰解決什麼問題?等,當我們轉換思考過後,就能順利的跟各式的商業思維串接一起。

身為一個部落客呢?也是一樣的道理,一開始我們都會思考,我能寫什麼?但是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思考,是我能提供什麼資訊?我能夠讓別人得到什麼?

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像是一個杯子半杯水的樂觀悲觀案例,你可以想還有半杯水,也可以想只剩半杯水,本質其實是一樣的,結果也是一樣的,但是換個角度思考,其實就會看見不一樣的可能性。

一連串的剎那

對於創業或是經營部落格,我們都會有一個目標,一個理想!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沒有達到那個目標或是理想,就不等於成功!但在阿德勒的哲學思考下,其實過程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是珍貴的!

Andy也有幾次創業的經驗,幾乎每一個都是因為興趣,也都沒有獲得所謂的成功,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好像那幾年都是浪費人生消耗虛度青春,但是回過頭想想,或許沒有達到普世價值認為的成功,但是那段時間的每一天都是可貴的。

這就是「一連串的剎那」,在這本書中,哲學家把人生旅途的實踐,比喻成旅遊,當我們旅遊的時候,不會目標設定好以後,就直達目的地,周圍的一切都當成不是旅遊。前往目的地過程的一切,都是旅途的一部分,也就是這一連串的霎那(過程瞬間)組合成整個旅途,是否到達旅途的目的地,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部落格就更好理解了!每一個部落客們都有完美的部落格目標,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部落客形象,也都努力要達到那個目標。這個目標可能是有很多合作邀約,點閱率數字,或是Google熱門關鍵字排名第一頁,或是滿滿的聯盟收益等,但是構築成這些成果的,是那一連串的「文章」、「文字」。

於是當我們敲擊鍵盤打出一個個的文字,一篇篇文章的發表,都是經營部落格這個旅程的霎那,都是這段旅程最美的風景。

貢獻感的幸福

那麼這些工作的意義是什麼?工作追求的又是什麼?是幸福!但是什麼是幸福呢?阿德勒認為幸福的感覺還自於貢獻感,這個貢獻感,其實來自於自己的認定就好,當我們做一件事情,認為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,那我們就會感受到幸福。

創業也是,當我們賺錢的同時,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情對社會有貢獻,那就能從創業經營的過程中找到幸福。部落格經營也是,我們寫的每一句話每一篇文章,我們認為對社會有貢獻,那就能從寫文章找到幸福!

不論創業或是部落格,身為一個上班族,就算只是公司內部一顆螺絲釘的角色,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讓自己有「貢獻感」,也能從工作中得到幸福感!

還有很多疑問?沒關係!

歡迎找Andy聊聊~
Contact Form

橡實資訊有限公司

統編:90685854
E-mail: service@acornpro.de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