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離職專心經營品牌?可能一開始就搞錯方向了!

最近網路上討論一個話題,有個網友經營Youtuber當副業很長時間,收入高過目前的工作,上網發問是不是該專注就好!?

網友提供一些意見,有人認為應該把影音剪輯的工作外包,也有部分人認為應該專注做好品牌,可以考率離職,但其實或許,繼續上班跟經營個人品牌根本不存在衝突的問題!

為什麼這樣說呢?社群「工作生活家」白慧蘭近期就在雜誌專訪上分享到,其實與其說個人品牌,不如說是經營「職場多元品牌」。

其實個人品牌的定義是相當廣泛的,從影音到職場上的經驗、頭銜都是個人品牌的一環,「職場多元」就是堆砌個人品牌的魅力。

在乎的不是工作 是創造

「你要找的東西不是工作,是收入,而收入是被創造出來的,端看你如何創造。」——下班後的迷人俱樂部講師 白慧蘭

當我們有疑惑,該工作還是該投入品牌經營,就是落入了「工作的迷思」,這個世界很容易把「賺錢」跟「工作」混淆,我們總是把「工作」定義成被迫「賺錢」的一個行為,所以我們往往很討厭上班。

為什麼我自己投入網頁設計的工作,在個人品牌經營路上很辛苦,卻但是很開心?因為我一直以來都不是追求「工作」,我在追尋的是生活可以「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」,這個事情就是創造,各式各樣的創造。

曾經我也是一個穩定工作的記者,在記者的工作當中,我逐漸發展出自己的能力,找到自己的嗜好,也對自己的生活樣態有了想像。

很多人認為「創業」是一個很偉大的事情,或是一般人總是認為創業是對老闆不爽,對工作不爽,但其實跨入創業的契機,對於Andy來說,一直都是因為「我可以隨時、盡情的做自己的事情」。

「我可以隨時、盡情的做自己的事情」

這是什麼概念呢?其實簡單來說,我是一個完全的責任制,我的工作態度是「任務第一優先」,之後才是個人休閒之類的,在責任制的背後,當然也是我想任意的挑選我想休息的時間。

於是,我漸漸愛上的創造,雖然經營的路上可能要做自己很不喜歡的工作,例如文書、報稅、發票、簽約、照顧客戶等等,但是對於創造網站、創造生活或是過程中的學習,是讓我非常喜歡跟開心的!

讓創造獲利的四大元素

一個讓你覺得好的「工作」,需要有以下 4 種元素,就像畫四個大圓圈,它們之間的總交集即是「原動力 ikigai」:

  • 你擅長的(Things you are good at)
  • 你愛的(Things you love)
  • 這世界需要的(What the world needs)
  • 有人願意付錢的(Things you can be paid for)

以前我不了解這些結構,總是很浪慢的去追求「我擅長」與「我愛的」,甚至「我愛的」大於「我擅長的」,讓整個品牌過度浪漫,失去平衡。

最後我重新盤點人生,才慢慢發現,我應追尋的創造,應該是要逐步平衡的,世界真的沒有這麼美好,這麼浪漫,當個人品牌、工作與創造,有了「世界需要的」與「有人願意付錢的」這兩項平衡,才能永續經營。

還有很多疑問?沒關係!

歡迎找Andy聊聊~
Contact Form

橡實資訊有限公司

統編:90685854
E-mail: service@acornpro.dev